传统企业触网之殇

发布时间:2015-03-15 浏览次数:957次

编者按:随着中国互联网步伐的加快,许多传统上市公司开始逐渐感受到各种随之而来的压力--生产效率的低效、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不断增加、销售渠道不断被各种线上的电商所占领,线下直营店销售冷淡等等诸多问题让传统企业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华睿投资是一家从PE起家,旨在为中国传统上市企业提供最专业的打造(移动)互联网平台、提供大数据及智能化生产(机器换人)等一系列服务的投资公司,欢迎有转型需求的上市公司与我们联系。

2012年开始,国内传统企业触网浪潮逐渐升温,到2014年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度,传统消费品电商化已成燎原之势,传统企业互联网化也如火如荼。无论是天生互联网基因的小米,还是自然转型的同花顺、大智慧、东方财富,还是通过外延并购触网的探路者,亦或是抱大腿式发展的海鸥卫浴,都从不同方式尝试触网。

但在传统企业触网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存在,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围绕着企业文化、经营模式和人员配置。

企业文化

传统企业基因与互联网企业基因有本质的区别,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给传统企业触网添加了障碍。传统企业无论是生产制造,品牌,还是服务型企业,都有标准和流程可以遵循,企业层级较多,沟通效率相对较低;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创业型企业,企业层级扁平化,对人才的尊重程度远远超越产品、资本、品牌驱动型的传统企业,产品的创新和迭代快速而没有流程可遵循。在这种背景下,传统企业的触网转型若要做得彻底,要么就从公司整体文化入手改个天翻地覆(E袋洗),要么就通过隔离运作的子公司运营互联网产品触网(探路者)。

经营模式

在经营模式上,传统企业对利润的追逐和创新动力的缺乏也是触网的屏障之一。用互联网开放,透明,标准化的服务改造传统产业,将是颠覆性的。传统产业常年运作的工作流程可能会被完全打破,传统产业产业链格局和基本利益分配机制可能被完全重构,传统产业靠产品和服务赚钱的盈利模式可能完全改变成流量变现模式,而所有的经营模式颠覆都是为了一个宗旨服务——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如果说文化上的差异可以通过隔离子公司运作的方式调和,那经营模式上的巨变就需要传统产业主有过人的魄力、胆识和眼光。

人员配置

在人员配置方面,由于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产品、技术、品牌等方面,传统产业主对于新业务的开发往往愿意采用经理人思路,成立全资子公司,由经理人按照老板的思路整合内外部资源开发新业务。这种思路若用于触网,往往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A股无数案例表明,按照传统产业老板的思维触网的传统企业,很难做出真正互联网化的服务与产品,因为产品思路被局限,经理人可以执行,但难以创造互联网产品。BAT在内的互联网企业内部创业思路或许是传统产业主比较好的转型方向,但区别在于互联网巨头内部创业条件成熟(内部人员都具备互联网基因,且母公司能提供互联网资源支持),而传统产业企业内部培养人员多缺乏互联网思维。笔者认为比较好的方法还是通过并购目标业务的互联网企业或者从互联网巨头内部招募合作创业者共同开发,分配给合作团队足够的股权/期权,并提供产业足量支持,当然前提是这个互联网人得靠谱。

总之,传统企业触网会遇到大量的困难和问题,企业主首先得放下身段,用包容的心态拥抱互联网和互联网人才,才能真正改造自己。

返回

Copyright(C)2002-2023 sinowisd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26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