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分享 | 华睿投资企业崇德动漫董事长赵先德:做有温度的早期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13 浏览次数:3072次

华睿投资 丨 《睿分享》系列

睿智创造价值  服务助推成长

文 | 巧手鲁班


       华睿投资企业崇德动漫是国家级动漫企业,致力发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动漫+早教”新型商业模式,创新儿童早期教育形式,为中国超过两亿的儿童提供丰富的动画作品、性格教育产品和服务。

       崇德动漫拥有原创动画片和自主开发的学前教育体系两大关键资源。在原创动画片上,公司已创作了包括《福娃》、《孔子》、《巧手鲁班》等在海内外赢得重大美誉度的动漫作品。在早期教育体系研究与教育产品开发上,公司自主开发的“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已于2016年11月通过教育部专家评审,是国内第一个通过评审的学前教学法。华睿投资高度认可崇德动漫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将动漫与早教有机结合的模式创新。相信崇德动漫的正能量内容与创作实力,一定可以担当起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为中国儿童提供基于中国深厚传统文化的高质量教育。


       赵先德:著名作家,教育家,国家级课题“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科研带头人,大型奥运主题动画片《福娃》总编剧,大型儒家文化主题动画片《孔子》总导演,中国第一部儿童性格养正动画片《巧手鲁班》总导演,乐学乐园教育品牌创始人,公益教育项目《与你共飞翔》发起人,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也逐渐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会议将“幼有所育”列为民生之首,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同时,去小学化,弱西方化也已成为共识。在这种背景之下,如何做好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成为困扰社会的一个难题。


       作为文化记者,我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早期教育问题。现在动画片和亲子早教产品作为早期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两部分,在早教市场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块儿的健康发展对早教的影响就至关重要。


       动画片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教化和引导。但反观我们当下的很多动画片,忽视教化目的,缺乏引导孩子向上生长的力量的现象并不少见。另外,在亲子教育方面,很多机构做了大量的亲子产品方面的尝试,但是从调查的数据看,大部分产品受欢迎的程度并不乐观。我们也深入了解了一些亲子产品,有些产品缺乏系统理论的支撑,更多的则是粗制滥造的问题。早教教育市场急需高质量动画和产品的引导。


       最近,在央视少儿频道黄金档播出的《巧手鲁班之智慧宝盒》因为较高的收视率,在一个月内再次重播,收获了广大小朋友和家长的好评。这部动画片所基于的教育理念——“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也因此受到教育界更广泛地报道和关注。这是目前国内唯一获得教育学会评审和公示的教学法。那么,教育理念与动画制作,与亲子陪伴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借动画片在新媒体热播的这个时期,我采访了《巧手鲁班之智慧宝盒》的总导演赵先德先生,赵先生同时也是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学科带头人。


做有温度的动画


       记者:我注意到《巧手鲁班之智慧宝盒》动画片今年2月份在央视少儿频道的黄金档连续播放两次。我们了解到高收视率是重播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是一部绿色动漫。您和您的团队当初创作这样一部动画片,是基于怎样的考量,是纯粹为了制作相关的亲子产品吗?


       赵先德:《巧手鲁班》系列动画片的创作其实源于九年前。我们当时做儿童性格养正教育研究,想利用动画这种孩子感兴趣的形式来引导他们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性格中的专注力及发现力,实现快乐亲子教育之目的。于是我们就做了第一部,一共208集,收到了很好的反响。后来,2018年,我在美国参加北美的学前教育高端论坛,与美国《性格教育》杂志的创始人马尔文先生(Marvin W.Berkowitz)的对话让我对于我们的动画有了更大的信心。马尔文先生跟我说,他要做一部动画片来引导孩子的性格,我告诉他我们在中国已经做了一部,反响还不错,正在往下做。他非常吃惊也非常感兴趣,后来他成为了我们儿童性格养正的课题顾问。


△ 赵先德先生(左二)及其团队与马尔文先生(左三)的合影


       这就有了第二季《巧手鲁班之智慧宝盒》。第一部相对来说年龄的分层不是很细。所以第二部,我们主要面向4岁左右的孩子。第三季则偏向5岁左右。因为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是不一样的,做动画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这样才能比较精准地向孩子传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思想,达到引导和教化的目的。


       动画与亲子产品密不可分,但其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给孩子传递理念的同时,为家长提供陪伴的助手。这在全世界的成熟市场都是通行的做法,只不过,为产品而产品的动画已经受到家长的抵制。《巧手鲁班》第二季是想传达一种教育理念: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的大脑是一个充满无穷智慧的宝盒,为他将来的人生保驾护航。每个孩子也都希望自己有个智慧的魔盒。那什么是智慧呢,孩子可能弄不懂这个词,但他能通过自己的体验去感知、去获得。基于这样的思路,我们创作了这样的一部动画并研发了同名亲子产品。


       《巧手鲁班》这个系列动画片的创作有扎实的学术理论支撑,这就是我们的“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这个教学法自全国范围内推广试用以来,受到了家长和老师们的高度赞扬和肯定。性格教育为目的的教育,除了要求幼儿园活动,还需要家庭环境的一致性涵养。所以,我们做了这样一款产品,帮助父母达成培育孩子良好性格的愿望。


       记者:西北师范大学的龙红芝教授之前提到过,一些国产动画片中存在很多问题,像虚幻大于真实,社会要求重于儿童需求等。我认真看了《巧手鲁班之智慧宝盒》已经播出的部分,感觉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遵从孩子的需求。能否分享一下您的创作过程呢?


       赵先德:我们团队做儿童教育,开始就特别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见证。不仅有理论上的研究,还有线下的实践。动画也是这样,不了解儿童,你就很难做出像样的动画。实践出真知。我们自己的实验园所至今已有十年的时间了。所以,我们的团队从不缺乏真实的儿童生活的素材。因为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孩子,所以我们知道孩子在真实的生活中是什么样子,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因此,我们的动画呈现出来是贴近孩子生活的。另外,我们也将社会问题与幼儿教育结合起来,像保护环境这类话题与孩子仁爱意识的培养。孩子利他思想的建立,都能在动画中找到现实的影子。


       《巧手鲁班》第一季中的故事《不吃面包的猫妈妈》就是一个关于流浪猫的故事,也是源于我的一次亲身经历。有一次,我在小区,看到一个两岁以下的幼童蹲在一只病恹恹的猫面前,手里抓着榕树种子去喂它,让我特别的感动。但孩子妈妈的行为让我很吃惊,孩子的妈妈一脚把那只猫踢走了。当她踢那只猫的时候,我产生了创作《不吃面包的猫妈妈》的灵感。我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用爱解决问题的“现实”世界。


       在《不吃面包的猫妈妈》故事中,小鲁班他们通过帮助小猫和猫妈妈,完成了一次爱的体验。同时,也完成了一次学习用中国鲁班智慧中的榫卯结构建造房子的经历。


△ 《巧手鲁班之智慧宝盒》动画片


做有温度的《巧手鲁班智慧宝盒》


       记者:据调查数据显示,《巧手鲁班智慧宝盒》在青岛书城和电商上市后,第三期和第四期非常受欢迎,出现卖断货的情况。那您认为这款产品,为什么会受到家长的欢迎?这与因疫情而出现的长假是否也有关呢?


       赵先德:与这个长假是有一定关系的,因为父母和孩子都要待在家里,他们可能就会选择一些产品来作为亲子陪伴的材料。但更重要的是,这款产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这才是受家长欢迎的主要原因。比方说《智慧宝盒》中的手工,首先是动画片的引导,让孩子看到手工是很好玩的,他就想去玩、去探索。家长就知道不光有乐高的玩具,中国还有传统的鲁班智慧经过现代化改造的玩具,也让家长知道陪孩子做手工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一个愿玩,一个愿陪,用手工所传达的教育意义就在这个过程中达成了。


       奥地利教育学家马丁·布贝尔(Martin Buber)说过:“一个成功的教育本质上是性格养成的教育”。但现在很多家长只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养育者,而不是教育者的身份,不能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来引导孩子。要知道家庭教育,父母的角色在儿童的早期成长中是至关重要的。这款产品就是给家长一个“抓手”,帮助他们高质量地陪伴孩子,涵养孩子性格中的专注力。


       记者:记得您在演讲中多次提到哈佛大学的格兰特研究(The Grant Study),历时78年,得出一个观点:一个人的成功与幸福取决于他童年时代受到的爱的教育及感知爱的能力。那在《巧手鲁班智慧宝盒》这款产品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呢?


       赵先德:爱是什么,爱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情感的表达,这种表达一定是有温度的。所以,任何教育失去了温度就无法达成其目的。有温度的教育需要文化和学术的支撑。我们要做有温度的教育,就要在发挥产品本来的功能外,给它注入爱与文化。在有无温度这个问题上,实际上就是一个“人文高度”的选择,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优质文化的内涵加持。


有温度的绘本


       记者:说到这一点,我记起您在写作体验的过程中,接触过一个早产儿,这个早产儿身体状况较差,也比较缺乏安全感,再加上家长的溺爱,有吃手的习惯。您后来根据这个采访创作了一个绘本来帮助这类孩子,是吗?


       赵先德:是的,孩子的妈妈对孩子吃手这件事比较焦虑。任何家长都是如此,基于对这个群体的关注,我们创作了《不吃手的皮休》这个绘本。同时推荐父母陪着孩子一起看我们的动画片。通过绘本和动画,让父母知道如何更好地给予孩子引导和爱,让孩子建立安全感,同时也了解吃手的危害。后来发现,收效很好。


       记者:关于文化方面,您和您的团队还创作了很多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绘本。我小时候,我父亲经常跟我讲“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在学校里也都背过论语,但说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总是迷迷糊糊,觉得很难理解。现在很多机构,出现让孩子去背诵的现象,您觉得这样的方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可行吗,有效果吗?


       赵先德:我一直反对这种“填鸭式”的教育,要让孩子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你不能硬塞给他,你要让孩子通过他们喜欢的方式,用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去内化成认知,这样才能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给孩子。


       我们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创作了绘本《子路染布》。主要讲孔子让子路去染布的故事。子路其实不知道怎么染布,但他的性格不肯示弱,就自己跑去染布了。在古代,染布可是一门技术活,没点儿手艺是染不好的。结果可想而知,子路把布染坏了。就是通过这么一个故事让孩子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知道实事求是才是智慧。为了更有效地涵养,我们还创作了这个故事的舞台话剧,让孩子变身故事中的各种角色,通过对角色的理解,将这个角色的情节表现出来。这样一来,这个故事就内化到孩子的心中了。你不用提醒他,他一辈子都能记住这个故事,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广东省清远市机关幼儿园排练了一出《子路染布》的舞台话剧,2017年被选入广东省的春节文艺晚会。一个成功的舞台话剧,让孩子的语言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得到了很好地提高,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这是家长乐意见到的。现在很多城市有表演班,收费还不菲,但在我们的幼儿园,这就是日常教学的一部分。


△ 清远市机关幼儿园《子路染布》剧照


有温度的手工


       记者:之前采访您的创作团队,说《智慧宝盒》中的手工都是有故事的手工,这些故事都充满了爱与智慧,都是有情感有温度的。可能在大众的认知中,手工主要是用来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开发智力的。这种“有温度的手工”可能对他人来说有点多此一举,您怎么看呢?


       赵先德:正如您所说的,现在很多手工都是以开发智力为目的。开发智力,很重要,谁不想让自己家的孩子聪明呢?但在开发智力的同时,别忽略了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是涵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中还有一个仁爱意识的养成问题。


      手工《狐狸妈妈的家》,这款手工来自于动画片中的情节。狐狸妈妈和小狐狸的家被大雨冲坏了,小鲁班就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帮狐狸妈妈建了一座新房子。孩子在做这个手工之前知道了这个故事,他们再去做的时候,就不是单纯地建造一座房子,而是为狐狸妈妈一家建造一座房子,这就成了爱的传递。这款手工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它运用了中国古代的卯榫结构。卯榫结构是中国智慧的产物,不借助钉子等,通过相互间的凹凸部位巧妙地相接组合在一起。其实,世界品牌100强中,排在华为之上的乐高就是卯榫结构的两个木工创始的。这样做成的玩具或房屋非常的牢固。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感受到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你看,一个手工它蕴含了这么多爱与文化的因素,哪能是一个简单的开发智力的功能就能取代的呢!


△ 《巧手鲁班智慧宝盒》中的手工《狐狸妈妈的家》


有温度的游戏


       记者: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也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智慧宝盒》中的产品是如何应用到幼儿的游戏中,又是如何渗透性格教育的呢?


       赵先德:不知您知不知道宥器?宥器是春秋时期发明的,孔子的中庸之道就是在太庙观察宥器而引发的。它的设置很有意思,宥器中无水的时候是倾斜的,慢慢地往里面注水,宥器会随着水位的上升逐渐回正,回正后,如果你继续往里面倒水,宥器就会倾倒,所有的水都倒出来。我们的老祖宗借这个宥器来传达“满则覆”的道理。我们就把这个宥器应用到了孩子的游戏中。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去探索,感受其中传达出来的道理。这就是一种情感和文化的渗透。


       另外,我们还有很多的角色扮演游戏。像《颜回吃粥》,在起初的准备阶段,我们先让孩子自由地去探索,去探索火的来源,粮食的来源,粮食怎么变成粥等等,让孩子用已有生活经验认知身边的科学。不是单纯地看个视频就算了,而是在实际体验中去认知。像粮食的来源,我们会让父母协助孩子搜集一些种子,然后将种子种下去,孩子自己去浇水,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等。通过这些过程后,再让孩子去感受《颜回吃粥》这个故事,理解每个角色,然后扮演。《颜回吃粥》这个故事渗透的是论语中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相信孩子经历了这个过程后,会更加懂得这句话的涵义。这个角色扮演游戏的过程,既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也渗透了我们想要传达的文化内涵。


△ 《颜回吃粥》剧照


       记者:现代脑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7岁之前脑神经元的搭建基本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如果错过这段时期,可能就再也无法建立或难以建立一些特定的功能。您在设计绘本、手工等产品时,是否也有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赵先德:我曾经多次引用过荣格先生(Carl Gustav Jung)的一句话“人的一生都在修正童年形成的性格”。实际上,很多家长或业界的老师并不懂得这句话,没有体会到它的完整内涵。学前教育应在孩子一生最需要的能力上给予开发。性格是一种面对外界刺激相对稳定的反应能力。这种能力的神经元搭建是不容错过的。如果错过了神经元搭建最快速的时期,按荣格的判断,将来这个孩子肯定会走很多弯路。《巧手鲁班智慧宝盒》中的绘本、手工、玩具、亲子读本、父母必读的设计就是为了帮助父母给孩子建立起一个多元的、相对一致的刺激,让孩子良好性格的神经元能及时有效地的搭建、组织起来,以收获家长希冀的幸福密码。


访问后记


       1964年开始,《007》导演迈克尔·艾普泰德(Michael Apted)拍摄了一部长达48年的纪录片《人生七年》(英文原名《7 up》)。他们拍摄了一群七岁的英国小孩,然后每隔七年拍摄一次,每次拍摄持续七天,从7up,14up……最终以56up结尾,记录了一个孩子成长的一生。在纪录片的末尾有这样一句话:“看到一个孩子七岁的样子,就能够刻画出他们长大的样子。”众多的研究都表明,像幼儿脑神经元的搭建一样,七岁前的亲子陪伴和教育同样也是不可逆的。你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可能从此就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赵先德先生曾在采访中说:“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孩子,是具有他人意识、仁爱意识、专注力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才能够有担当、有追求、有未来。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创作者的初衷”。


       时光荏苒,初心不改。赵先德先生作为幼儿教育的学者,在深圳这样一个前沿城市,潜心下来,用十几年的时间,组织一个团队,花上亿的资金,来研究幼儿教育,并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华民族特色的教学法。这样一种探索,让我们感到温暖,让我们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着希望。
返回

Copyright(C)2002-2023 sinowisd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26831号-1